作者:张舒
为期两周的语文教学开放周于10月18日落下帷幕,全体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开放周研修活动,语文组邀请了区教研员刘侠老师、陈妍老师和区优秀语文教师教科院实小的陈琰雯、李菁老师莅临指导。本次开放周研修活动围绕“迎接教材改革,关注单元教学,提升课堂实效”的研修主题,九个备课组都结合校情,关注教师年龄,分层分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
小学课堂:关注学习规范,把握教材要求
小学阶段的开放展示课呈现了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和阅读教学三种分布于不同年级的语文学习形式,五个备课组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详尽的教学准备。一二三年级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倾听、表达”的学习规范,教师不仅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还强调了生生互评的作用,让低年级的课堂暨展现井然有序,又体现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四五年级的教师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更多关注“操作、合作、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课后学生的疑惑与反。每翁糜行源35分钟深入到课后。
教科院实小的李菁老师对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指导。李老师肯定了青年教师课堂上亲切的教态、活跃的课堂气氛,适切的评价反。硌锪吮缚巫槟芄换诳纬瘫曜既范ń萄У闹啬训,有单元教学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青年教师能更关注教学设计的细节,如“对话”的处理、拼音卡片的使用、课堂小结的呈现,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程更灵动、更有效。
另一位教科院实小资深的陈琰雯老师对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指导。陈老师对三位上课教师在不同年段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予以了肯定,特别指出了课前梳理教学脉络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陈老师强调高年级的课堂中要更多关注学习经验的养成,在教授语文技能的同时,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
中学课堂:加深文本细读,优化学习策略
中学阶段的开放展示课围绕优化学习模式的主题,呈现了任务驱动式和问题链驱动式两种课堂学习模式。六七年级的教师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呈现了情境化的任务驱动式课堂;八九年级的教师以问题链作为主线,在教学中关注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与行文思路。
区教研员陈妍老师对六、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指导。陈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表示了肯定,表扬了两位教师能够针对低龄学生的学情特点,创设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让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无痕之中。陈老师特别提醒青年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提问指向的清晰性,要求青年教师多用微格教学形式修正课堂提问的质量,从而提升课堂实效。
区教研员刘侠老师对七、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指导。刘老师肯定了授课教师对于文本进行的详尽解读,表扬了青年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的有效沟通。刘老师结合统编教材教材教法上的改变与七、九年级的老师们展开了研讨,刘老师要求老师们更多关注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深度地学习。
本次语文教学开放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在此次专题性的教学研讨中,语文组的教师们课前共同研读文本,备课磨课,课后各抒己见,深入反思,研讨氛围浓烈。教师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习规范养成,加强文本解读能力,抓住重点难点,精选教学突破口,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促进课堂生成,提高启发、点拨能力,努力把语文课上得新、实、活,通过师生的“活教、教活、活学、学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