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教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常规要求
一、师德规范
1.敬业爱生,为人师表。
2.举止文明,衣着大方,仪表端正。
3.严格遵守学校考勤工作,不迟到不早退。
4.准时参加升旗仪式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校内国歌奏响时,必须行注目礼。
5.对于学生的问早、问好要回礼。
6.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违纪违规和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报班主任、年级组长或政教处。
7.对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讽刺、挖苦、谩骂学生。
8.未经学校批准,不准向学生收费、推荐各类辅导书籍。
二、备课
1.备课以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求提前备好一周的课时量,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按教导处和教研组规定的格式写好教案。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次,定时、定点、定主讲人与内容,共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内容。
2.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备课时应先一遍,并做出标准答案。理化生应做的实验,教师备课时应亲自操作一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
3.教案应按课时逐步撰写。教案详略应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个人基本素养而定,但职初教师及被带教教师应写详案。无论详案、简案都应反映出: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步骤、主要教法、板书设计、作业内容等。
4.职初教师及被带教教师每周在教案后面附上体现教学反思的教后记,供自己反思研究。(教导处检查)
5.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教师教案一次,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检查一次,(青年教师不定期抽查)不认真备课的予以批评和处罚。
三、上课
1.按课表上课。严格执行学校调课规定,调课一律通过教导处批准,严禁私下调课或改作自修课。不得擅自挪用或占用其他学科时间,不得随意将课让给其他学科。
2.上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按时下课不严重拖堂,课内不随意离开教室。
3.不让学生在上课时站在教室外或办公室内,不得随意停学生课,停课须经政教处批准。
4.在课堂内不坐着讲课。教师讲课必须用普通话,努力达到下列基本要求:目的明确、讲授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效果落实。
5.板书字迹清晰、用词规范。课内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6.学会并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创造信息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7.综合理科教师需开足本学期教学所要求开设实验的80%以上。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精选习题,适量布置作业。作业要规范格式,作业题目要分层次、有跨度。
2.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讲评,按要求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本应及时发还学生订正,订正后的作业教师更应仔细批改。
3.所有试卷、测验卷、作业本均不得让学生自行批改,严禁学生作业只布置不批改。
4.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每学期检查一次。
五、辅导
1.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辅导,辅导可分课外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两大类。
2.认真帮助、指导、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学科的各类竞赛。
3.因材施教。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补缺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发挥其特长。
4.教师有责任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做全面辅导,不对本校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不得利用学校的教学场所、设施进行家教,不因家教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如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
六、考查、考试
1.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查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提问、随堂测验、作业检查、单元测验、月考等。考试的形式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类会考等。
2.语数外等中考学科至少每两周测验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期中、期末考试试题需经教研组长审阅后付印。
3.测验及考试的试题要求独立命题,不照抄、照搬各类试卷。
4.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不设期中考试的科目,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学年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60%。
5.期中、期末考试,监考认真负责,不迟到,有学生作弊及时制止。阅卷认真负责,并按教导处的规定做好质量分析,研究改进措施。
6.期中、期末考试的各科考题、成绩统计表,应按规定时间上报教导处,超过规定时间作工作失误处理。
7.各类上报数字、学生成长手册及评语,一律不准让学生代写。
七、教学计划与总结
1.教学计划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等。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制定,备课组计划由同备课组教师讨论制定。
3.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组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开学第二周之前完成并上交。
4.每学期结束前,教研组与教导处应进行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任课教师按要求填写个人自评表。
八、其它
1.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不无故缺席。
2.认真参加学校安排的政治学习、各类业务培训和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
3.坚持互相听课制度,每学期教师听课:语、数、英20节;物、化、政15节;音、体、美、历史、地理、科学、劳技、信息10节,并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参加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每学期开设教学公开课至少一节,作为教学示范。青年教师每学期开汇报课一节,作为教学探讨。
5.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符合学生发展和能力培训的兴趣课或探究课,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6.努力搞好教学科研,主动申报课题,撰写教研论文,提高科研水平。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每学年上交教科研论文一篇。(发表不论,学校择优刊印并推荐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