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屹飞
6月18日下午,亚搏全站手机客户端在微格教室召开主题为“优化整合,创智课堂更高效;凝心聚力,教师团队共成长”的STEM+创智工作总结会,蒋海英副校长、教科研负责人李雯老师、创智课程全体教师以及全体实习生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创智组副组长刘雨辰老师主持。
STEM+创智团队始终秉持着“报团取暖”的团队精神,新学期又将吸纳一批新成员加入,为了让新成员更好地了解创智课程、更快地融入创智团队。会议伊始,刘雨辰老师从学校“博雅”校本课程体系的介绍入手,就STEM+创智组精品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生态家园备课组长刘晶婷老师和桥梁备课组长王雯青老师作为组内骨干教师代表,交流分享了各自参与创智课程建设的体会。刘晶婷老师在发言中提到,是内驱力使得她能够源源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是创智组内的凝聚力使她有了更多学习机会,是学校搭建的平台让她逐渐成长。王雯青老师以一节《桥梁》公开课为例,指出创智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开放课堂,它改变了师生关系,让师生综合素养均得到提升和发展。韩子聪、方斐、徐佳欣、刘屹飞等四位青年教师就自己一学期听课和上课的感受进行了交流。他们从备课、上课、指导学生三方面谈起,备课时组内要群策群力,充分理解创智课程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上课时从细节入手,多反思多改进;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随后,刘雨辰老师提出了STEM+创智项目组暑期培训要求,她希望各位教师利用好假期时间,多看多思多想,在优化课程教案的同时不断充实课程资料、丰富课程内容,并利用腾讯会议做好线上每月一次的线上磨课和备课活动,为下学期的创智课程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科研负责人李雯老师提到STEM+课程的创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也能助力教师的成长,助推学校的建设。她希望老师们进行跨学科教研时能做到三点:勇于探索,形成自发的内驱力;乐于分享,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补齐专业短板,提升跨学科专业能力;勤于积累、思索,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努力。
蒋海英副校长指出,师资队伍的培养是STEM+创智项目组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STEM+创智组已经形成了三级师资梯队,分别是由教研组长、教科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种子教师”、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希望“种子”教师能够尽快带领青年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蒋校长希望老师们利用暑假加强学习分享分享,充实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具和教学资料,为新学期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贺峥校长始终关心和指导STEM+创智项目组的工作,她指出,创智项目群是青年教师跨界专业成长的第二课堂,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让师生在课程实施中共生共长。她希望组内的“种子教师”们引领带教,努力推进创智科技类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她希望创智组教师们能够继续不忘初心,对标一流,为学生提供高品质课程、高质量活动,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
亚搏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创智课程群经过校长室顶层设计,组内教师努力探索,课程群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致,不断发展延伸。组内新老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带教制度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将创智课程新颖的教学模式反哺于基础型课程,优化自身教学能力,加深课程研究,并从实践出发,从课堂出发,深化教学理念,与“博雅”校本课程群共同成长,为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而不断努力。